2020-07-11 11:06
7月8日下午,西湖區“知食”社區親子家庭飲食健康項目在西湖區轉塘街道尚德社區正式啟動。本次活動由食話和西湖區婦聯一起推出,屬于2020年西湖區婦聯“西韻計劃”公益創投支持服務項目。
2020-07-10 14:37
7月6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重磅發布2019-2020年度“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深圳憑借多項硬指標躋身全國前十,有19項高于全國省會城市和直轄市平均水平,在政府服務意識和食品安全的滿意度方面,深圳排在全國同類第一名。
2020-07-09 11:33
7月7日,濟南市歷下區百合、東城御景幼兒園召開 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伙食委員會會議,中、小班家長代表出席會議。會上,王曉辰、田靖兩名老師通過數據、圖片、視頻等形式,就“回歸中華食養,潤澤兒童生命”這一食育理念與家長進行交流,幼兒園的食育理念和實際做法,贏得了與會家長的高度認可。
2020-07-09 08:44
近日,深圳市教育局聯合市食藥安辦等部門,在全國率先啟動青少年校園“食育”工程,幫助青少年兒童掌握系統化、標準化的食品安全知識和營養健康知識。青少年校園“食育”工程以幼兒園、中小學為重點,把食品安全科普、營養健康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深圳將研發一套標準化“食育”課程體系,編寫一套系統化“食育”教材讀本,培訓一支專業化志愿講師隊伍,建立多位一體的青少年兒童“食育”教育體系。
2020-07-08 10:48
為了致敬抗疫人員的無私付出,由食話和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九陽希望基金共同主辦的次夏令營將邀請30位援鄂抗疫醫務人員子女和抗疫一線人員子女,所有費用全部免費!
2020-07-08 08:48
2020年7月6日,由國家公眾營養改善項目主管的,中國營養健康城市發展規劃與技術指導委員會組建的“新時代食育改革精將"突擊隊,對四川民辦教育成都外國語附屬小學(本部)進行了考查調研坐談引導工作。
2020-07-06 13:18
7月4日至5日,“食育圳行動 守護新深代”2020深圳市青少年校園“食育”工程志愿講師首期培訓班開班,來自全市12個檢測機構的101名學員報名參加培訓。活動由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深圳市教育局、深圳市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深圳晚報承辦,志愿講師培訓分5期推出,面向學生家長、社工、快檢人員、食安專業學生等開展培訓考核,旨在培養一支專業化的“食育”師資隊伍,走進校園向學生傳授科學的食品安全和營養健康知識。
2020-07-03 09:00
2020年高考即將來臨,為切實做好考試期間餐飲服務食品安全工作,有效預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發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省教育廳聯合發布信息,提醒承接高考餐飲服務的學校,加強食品安全管理,提高食品安全意識,確保廣大考生飲食安全和身體健康。
2020-07-02 13:53
2020年上半年,教育部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食品安全“四個最嚴”的指示要求,進一步鞏固校園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成效,會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等相關部門,多措并舉,抓實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推動校園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廣大師生“舌尖上的安全”。
2020-07-02 13:50
近期,江蘇、山東、河南等地學校發生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國務院有關領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高度重視學生食堂衛生管理,加強督查,防止出現食物中毒,影響學生健康。為此,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特發布2020年第4號預警,提醒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學校務必引以為戒,結合當前暑期高溫特點,認真落實學校食品安全工作各項要求,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
2020-07-01 16:42
2020年6月24日,為推動實施《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之合理膳食行動,國民營養健康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組織制定了餐飲食品營養標識等4個技術指南。現征求貴單位意見,請于6月30日前將蓋章后的反饋意見和相關說明一并反饋我司。
2020-06-30 13:30
6月29日,廣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三十八次會議對《廣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進行三審,條例中增加了倡導綠色理念的相應內容,倡導用餐實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
2020-06-30 10:54
近年來,上海圍繞“食安”、“食欲”、“食育”關鍵環節,強化建章立制、抓好推進落實,系統構建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2020-06-29 13:22
3月30日,一個喜悅的日子,這一天食物觀教育團隊精心打造的食育實踐營登場了——圍繞國際食育文化和落地形式的主題,對食物觀教育進行全面解讀,帶來國內食育領域資深實踐者的分享和嘉賓翻轉課堂等,和大家一起踐行食物觀教育,一路相伴同行!在開營儀式上,我們看到了食育在中國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2020-06-26 16:53
3月30日,一個喜悅的日子,這一天食物觀教育團隊精心打造的食育實踐營登場了——圍繞國際食育文化和落地形式的主題,對食物觀教育進行全面解讀,帶來國內食育領域資深實踐者的分享和嘉賓翻轉課堂等,和大家一起踐行食物觀教育,一路相伴同行!在開營儀式上,我們看到了食育在中國落地的更多可能性。
2020-06-24 15:33
6月21日上午,江西省南昌市市場監管局部署端午、中高考期間食品安全工作。針對疫情防控新形勢,結合端午傳統節日消費特點以及中高考期間食品安全保障工作需要,對下一步重點工作進行部署。
2020-06-23 19:15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運用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經驗,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健康素養,引領帶動社會新風尚,6月23日上午,教育部組織在上海市、浙江省、廣東省和江西省四省市中小學同時舉辦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啟動儀式。
2020-06-23 15:04
為進一步加強上海市學校健康教育工作,建設健康教育宣教資源庫,培養青少年兒童健康生活的意識和能力,2020年,本市將繼續舉辦上海市青少年健康教育主題活動。此次活動圍繞學校健康教育的三個主題“視力健康”“傳染病防控”和“食育”,結合各種健康主題日,將舉行“一網、一營、三比賽、三專題、六主題日”的活動,活動時間從2020年3月持續至12月。
2020-06-23 09:17
6月19日,成都首屆食安科普示范校評選在成都舉行,20所候選學校代表,依次分享了校園食安與食安科普工作的經驗與成果。經食安科普示范校專家評審,最終10所食安科普示范校名單出爐。
2020-06-23 08:40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深入開展新時代愛國衛生運動的重要講話精神,總結運用教育系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經驗,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改善校園環境,提高健康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引領帶動社會新風尚,近日,教育部印發通知,部署深入開展新時代校園愛國衛生運動。
2020-06-22 15:49
為了貫徹落實《溫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學生營養與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精神,根據《溫州市中小學身心健康促進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市教研院2020上半年工作計劃,溫州市教育研究院決定召開溫州市“小營養師”實踐課程群建設第十四次研討會暨“營養與健康”學具展示活動。
2020-06-22 13:54
自2020年4月15日起,由中國食品安全報發起的首屆全國食育公益廣告設計大賽,正面向社會公開征集優秀作品。作品征集時間具體為:2020年4月15日-7月15日。
2020-06-22 09:53
為更好保障校園舌尖安全,營造良好的食安氛圍,6月15日—17日,由成都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成都市教育局聯合成都商報·成都兒童團共同舉辦的“‘美味天府·食安校園’成都市校園食品安全科普教育系列活動”——成都市首屆食安科普示范校評選活動正式啟動。在短短3天的投票時間里,就有302.9萬人次參與其中,累計投票高達1421622張。
2020-06-19 10:07
為了能夠讓更多的孩子都有機會參與到家庭飲食的全部過程,家庭中的成年人也樂意為孩子創造一個參與環境,從而讓孩子在參與的過程中獲得基本的生活技能、有趣的學習體驗以及能應對未來無限可能的健康體質與精神世界,自5月30日起,每周六晚7:0-8:00,王宇清博士將會在健樂學醫學科普平臺,進行食育課程系列講座。
2020-06-18 15:39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健康中國戰略,具體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及國家衛健委、教育部頒發的《托兒所幼兒園衛生保健管理辦法》,著力推進《全國青少年兒童營養膳食行動計劃(2019-2023年)》,經研究決定舉辦首屆“關心下一代全國幼兒園營養膳食大賽(網絡賽)”。
2020-06-18 10:55
中、高考即將來臨,為保障山西省廣大考生飲食安全,以良好的狀態和健康的身體參加考試,特提出中、高考學生食品安全風險七大提示。
2020-06-18 10:31
剛剛過去的第31個中國學生營養日,主題是“合理膳食倡三減 良好習慣促三健”。“三減”即減鹽、減油、減糖,“三健”即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此舉旨在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深入推進合理膳食重大行動、學生營養改善專項行動。
2020-06-15 15:55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和《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 年)》,由中國營養餐產業協同創新平臺、北京華彬文化基金會聯合主辦,天津畫國人動漫創意有限公司、華彬集團百仕欣飲料(北京)有限公司承辦的《健康中國行動之食育推廣行動公益項目》,擬定于2020年6月20日進行線上直播,歡迎大家踴躍參加。